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二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《三个儿子》第二课时

《三个儿子》第二课时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《三个儿子》第二课时

教学目标:

1、能感受水重,体会母亲提水的辛苦。

2、有感情情朗读课文,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,得要孝敬父母的道

3、会用“一个……一个……另一个……”等三个量词组成的词说一段话。

 

教学重难点:

有感情朗读课文,明白老爷爷话的含义,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。

一、导入:

1、齐读课题《三个儿子》

2、师:同学们,通过上节课的学习,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主要是描了写了三个儿子,你们看

,这就是那三个儿子,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?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?请大家马上打开

课文,先自由地读读课文,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读。

 A、指名反馈。

出示:一个孩子翻着跟头,像车轮在转,真好看!

         一个孩子唱着歌,歌声真好听。

       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,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,提着走了。

4、同学们,对于这三个孩子的不同表现,我们可以用“一个……一个……另一个……” 三个

词,把他们的不同表现连成一段话,你们瞧:

(出示)一个孩子翻着跟头,像车轮在转,真好看!一个孩子唱着歌,歌声真好听。另一个孩

子跑到妈妈跟前,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,提着走了。

A、谁愿来读给大家听听?指名读、齐读。

B、学着这段话的样子,从下面选出一组词来说一段话,可以同桌两人合作说一段,也可以自

己独立完成。

二、学习1-6小节

1、快速地读读课文1-6小节,找一找三位妈妈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。

(1)、自由读1-6小节

(2)、第一孩子的妈妈是怎么说的?谁愿来当他的妈妈。

(指名)出示:“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,谁也比不过他。”

A、从妈妈的话里你了什么?板:聪明有力气

B、 看看她儿子的表现(出示):翻跟头

C、朗读指导句子:

一个孩子翻着跟头,像车轮在转,真好看!

E、再读句子: “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,谁也比不过他。”

G、 用“既……又……”说句话。指名说。

(3)、学习第二位妈妈的话

出示:“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,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。”

A、从妈妈的话里你了解到了什么?板:歌唱得好

B、 看图(出示图)

C、 朗读指导:

D、再读:“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,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。”

(3)那第三位妈妈是怎么说的?

(出示):“有什么可说的,他没什么特别的地方。”

这位妈妈的话显得特别平淡、朴实。让我们再来读一次。

这个儿子真得没什么可说的吗?我们也来看看他的表现。

(出示):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,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,提着走了。

 

A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这句话里写出了孩子的哪些动作?(跑到、接过、提着)

B、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?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妈妈很累?

C、 出示:一桶水可重啦!水直晃荡,三个妈妈走走停停,胳膊都痛了,腰也酸了。

(1)自由读这段话,说说你读懂了什么?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?

(2)一桶水可重了,这句话中的“可”还可换成什么词?

(3)你觉得这个孩子有没有特别的地方?板:孝顺

(4)这个孩子这样孝顺父母,妈妈为什么却说他没什么特别的呢?

4、通过刚才的了解,我们知道了这三个儿子,一个是(指板书:)……一个是……另一个是

……(出示图)

5、这样的三个孩子,如果让你来选,你会喜欢谁呢?(自由讨论)

老爷爷见了他们后却说:“三个儿子?不对吧,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。”

5、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?为什么?

6、同学们,假如现在这三个孩子就站在你的面前,你会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?选一个你想说

的孩子来说说。

出示:我想对(    )说: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。”

7、听了你们的话,相信那两个孩子一定会向第三个孩子学习,回去后关心、孝敬自己的父母

。将来老爷爷看到的就不再是一个儿子了,而是(读):三个儿子。

8、三个儿子虽然讲得是外国的三个孩子的故事,但是,孝敬父母,关爱长辈也是我们中华民

簇的传统美德,(播放录像“将爱心传递”)

8、孝敬父母、关爱长辈,除了可以为他们洗洗脚,我们还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?

9、出示《三字经》:          为人子,方少时。

亲师友,习礼仪。

香九龄,能温席。

孝于亲,所当执。

 

 

 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ernianji_487_17787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